洪涤怀洪涤怀

洪涤怀的简介

姓名:洪涤怀
性别:男
生卒:1900年 - 1998年
流派:吴式第3代传人 传承谱系
师承:吴鉴泉 
传人:约0位直系传人
更多

纪念馆主祭人

洪涤怀的文章

追思祭拜

追思悼念

洪涤怀的资料

洪涤怀(1900——1998),台州临海人,曾任临海市武协副主席、顾问。七岁在家馆就学,1907年进入北山小学。1908年转学敬一小学,由于身体衰弱,时常旷课,小学毕业,其父将其带至北京转学并在京治病。1914年考入安徽中学。安徽中学是北京九门提督江朝宗开办的,课程与其他中学一样,所不同的是多一门“十路弹腿”拳术教练。洪涤怀对“十路弹腿”尤感兴趣。经四年锻炼,体格由多病变为强壮。
上世纪20年代中期,洪涤怀在湖南长沙盐务局干事。经介绍,认识了吴公仪、吴公藻兄弟俩。在他俩引导下练起了吴式太极拳。由于洪涤怀在习武上的刻苦锻炼,理论上的专心研究,在太极拳方面又有独特的天赋,受到吴氏兄弟的好评。后由吴氏兄弟介绍,正式拜吴氏兄弟的父亲、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为师,成为其入室弟子。在吴鉴泉的真心教诲下,洪涤怀太极功夫更上一层楼;在长沙武林界与师弟马子良并誉为“洪鬃烈马”。
洪涤怀对吴式太极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
一是台州吴式太极拳的第一传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洪涤怀回到台州,成为台州吴式太极拳的第一传人。他有暇即练拳与研究太极拳理,并带领一批学生练习太极拳。1979年,经临海县政府推荐,洪涤怀任临海县武术协会副主席。为弘扬吴式太极拳,洪涤怀不顾年已80岁高龄的身体,亲自拟定培训计划,经县体委领导同意,正式办起了吴式太极拳培训班,并亲自讲课;在“千年台州府”掀起了学习吴式太极拳的热潮。如今,吴式太极拳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,据台州吴式太极拳“掌门人”、临海鉴泉太极拳社李方明社长告知:现在提倡生活品质,健身运动,方兴未艾,学吴式太极拳者,台州难计其数!
二完善了吴式太极拳功法中的“无我”。练太极拳者,均知太极拳最高境界是“不丢不顶,舍己从人”。洪涤怀一生研习吴式太极功夫达60余年,已臻“舍己从人”的化境。太极拳讲究“不丢不顶”,“先粘后走”。“不丢”,在太极推手中是讲“粘劲”;即紧粘对手不放松。“不顶”,在太极推手中是讲“走劲”;即紧粘对手,随势“避实就虚”,改变其力向,达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果。
洪涤怀在多期办吴式太极拳培训班时,编写了《太极拳的基本功》、《吴式太极拳原理》、《吴式太极拳提要》、《吴式太极拳拳架练习法》《吴式太极拳推手练习法》等众多练习吴式太极拳讲义,对吴鉴泉以来的吴式太极功夫作了总结。并以“舍己从人”的“无我论”,作为练习吴式太极拳的指导思想与行功理法;进一步完善了吴式太极拳的行功功法。所谓“舍己从人”,即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忘却自我的存在;一切随对手存在而存在,一切随对手变化而变化。这种“因势就势”的“舍己以从对手”的指导思想与行功理法,即“无我论”。他作有十八首《舍己从人歌》,详尽地论述了“舍己从人”的太极原理。其一云:“太极无头又无尾,内有百千万亿理;实实虚虚去复来,他人难说悟由己。”其二云:“太极阴阳动变化,必从无字识真知;人情只爱求神速,不识虚灵道在斯!”
三是对中国太极拳进行文化阐释。在“教学相长”的同时,洪涤怀又成立了吴式太极拳研究小组。受国家体委、省体委的邀请,曾多次参加全国、省武术表演赛与武术理论研讨会;撰写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太极拳理论研究论文,受到了浙江省体委的表彰;并荣获“浙江武坛三老”称号;1992年荣获中国武术协会授予“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”光荣称号。洪涤怀对中国太极拳文化阐释的突出贡献,主要体现在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,对太极拳进行文化阐释。
洪涤怀在《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练太极拳》、《太极推手与哲学》等论文中指出:太极拳指导思想,重在“不丢不顶,先粘后走”。太极拳推手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对方的客观规律,利用客观条件,“以其人之术,反治其人之身”。即运用自身的能动变化,经过互动,因势就势,借力化力,化来力为我力,使来力朝有利方面发展。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。
洪涤怀还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命题中“无善无恶是身之体,有善有恶是心之动;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”四句名言,来阐释清代王宗岳的《太极拳论》。洪涤怀认为:“无善无恶”即《太极拳论》中的“无极”,因为“无极”是静止不动之体,阴阳未判,善恶难明。“有善有恶是心之动”即《太极拳论》中的“太极”,因为“心之动”犹如“太极本无极而生”,就有动静、阴阳、虚实矛盾对立体的产生。“知善知恶是良知”即《太极拳论》中的“悟性”,明白对方意图,区分善恶之别。“为善去恶是格物”即《太极拳论》中的“着劲”,在悟明是非、明判虚实后,即能因势着劲,以达“四两拨千斤”之效。这符合爱因斯坦《相对论》中的“质量守恒”与“能量守恒”两项定律。
洪涤怀指出:太极拳学是最重视“物理学——力学”、“辩证唯物论”、“相对论”、“格物致知”的科学。如果只将其作为较量气力的拳术,那就永远无法理解太极拳学的深邃哲理!

洪涤怀的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