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风道骨范鸿信

2009/10/15 8:38:06

  阳春三月,我们《东南西北太极人》摄制组一行四人,过黄河,越邙山,经古荥,沿连霍高速一路直奔九朝古都——开封。

  有古诗云: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,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洲。诗里说杭州,但是拿汴州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作比,更说明开封自古繁华。特别是北宋时期,开封作为都城东京,是中国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科技与文化中心,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。更有无数忠烈之士为这座古城留下了光辉的足迹。历史上的开封因为繁华,因为包容,因为博大,因为深厚,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古代的中心城市。今天的开封,依然繁华,依然包容,依然博大,依然厚重,因而是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之一。
  第一楼的包子还在热卖,只不过成了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;龙庭的皇帝还在上朝,只不过龙袍下面不再是天子;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热闹还在热闹,只不过今天这幅美图里多了名贵的汽车和手拿移动电话的佳人。
  今天,我们到古都开封是要去采访一位太极拳名师——范鸿信老师,一下高速公路就看到了前来接我们的开封帅哥周元瑞。小伙子是范老师的再传弟子。“你们可到了,师爷和师傅们都在家等着呢”。一腔的豫东口音,透出开封人的豪爽和热情。在周元瑞的带领下,我们很快就来到了范老师居住的小区,远远的就看了范老师带着一二十位弟子等在楼下,还是那慈祥的微笑;还是那硬朗的身躯;还是那轻盈的步伐。宾主寒暄,来到了范老师的新居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兵器架,上面刀枪剑戟一应齐全,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地下的一对儿不锈钢球,范老师的儿媳告诉我,平时范老师除了练太极拳,也会用这对健身球锻炼,我试着拿起了一个,乖乖,有十几斤重,另一个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拿起来,范老师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却可以把两个球拿在手里象翻花儿一样玩。未曾和范老师交谈,一股敬佩之情已由心底升起。
  屋子里站满了范老师的徒弟,大家七言八语争相讲述老师的故事。从范老师自己的讲述和学生们的肺腑之言里一个淡泊名利、谦逊和蔼的太极老人逐渐清晰、高大起来。
  范鸿信老人1929年出生于河南省封丘县,10岁随父母到了开封,十四、五岁在开封上学期间,有一位老师,他哥哥教小把式、四趟拳……范鸿信老师跟着学习,开始接触武术。武术,在那个时候,就在范鸿信小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。
  1954年,范鸿信到焦作电厂工作,在这期间,经人介绍,他认识了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严立相,开始跟随严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小架64式,严老师还送给他一套陈鑫四卷,让他细细研究陈氏太极拳理论。接触太极拳后,范鸿信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精深奥妙。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,他决定到太极拳的发源地——河南温县陈家沟去寻根问祖。为了证明自己学的是正宗的陈氏太极拳,他还带上了严立相老师赠送的开封开明书局第一版的《太极拳图说》。今天,当我们见到这本几乎成为孤本的线装书时,无不为范鸿信老师的精神所震撼!带着陈鑫四卷到陈沟,见到陈照丕,陈照丕让范鸿信打了一趟拳,陈老看后说“不错,是陈家沟的拳”。得到了老师的认可,范鸿信学习太极拳的劲儿更足了。此后跟随陈克忠老师学习。走进了太极拳发源地,成为了太极拳的正式传人,范鸿信开始更加沉浸于太极拳。陈克忠老师教导范鸿信要勤练习,多体悟、才能明白太极拳的道理。在陈家沟期间经常和四大金刚一起练习太极拳。
  1974年,因为工作变动,范鸿信离开焦作,回到开封工作,但是他依然没有放松练习太极拳,而是更加刻苦地研习理论,细细体会和领悟。为了更好地练好太极拳,他又四处拜访名师。1977年,他听说陈照奎老师在北京,便一路风尘赶到了北京。77年的中国,刚刚走出文革的阴影。练拳被一些人视为不务正业,陈照奎老师也不大收徒。但是,范鸿信的执着感动了他。陈照奎老师和范鸿信搁了手,一下将范鸿信打了出去,范鸿信深深的被陈照奎老师的拳技折服。以后的几年里范鸿信又几次延师到开封自己的家里,在陈照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范鸿信的太极拳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。
  因为范鸿信对太极拳的执著,加上他的勤学苦练,在年轻的时候,范鸿信的太极拳技艺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,而他也不忘老师的谆谆教导,将太极拳不断发扬光大。不保守,有啥都教给徒弟,在练拳中教徒,在教学中练拳,范鸿信开始接收学生练习太极拳。
  程三安、刘保明是范鸿信教出的第一批弟子,他不仅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技艺,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武德影响着他们。说起自己的恩师,年近六十的程三安几度落泪:“范老师在焦作的时候,我们看到范老师练拳,就像想跟他学习,当时我们几个都是十几岁的孩子,没想到范老师很爽快的收下了我们。我们练了一段时间,就想着别人拜师都要花钱,而我们也没有钱,不能给老师交学费,就几个人凑钱给老师买了一斤点心,我们把点心放在了老师的桌子上,练了几遍拳要走的时候老师说,你们站住,把这点心给我吃了,不吃不许走,最后,这一斤点心还是我们几个含着泪分吃了。”
  范战中,今年也将近70岁的老人了,他也是范鸿信老师的弟子。老家是温县西小吴村人,从小就随父母在开封。因为年轻时身体不好,他也走进了范老师门下学习太极拳。1986年跟范老师学拳,20多年,最大的感受对身体素质提高起了很大作用。跟老师学,首先能练明白拳,老师讲的指点很到位,少走很多弯路。徒弟张明说:老师教拳认真,亲身示范,每个动作都要给你讲解清清楚楚。老师告诉我们每个动作之前都得放松,有的人练一辈子不知道放松,松开合,心合、意合、力合。
  说起跟范老师学拳,弟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,老师技艺好,人品更好。徒弟赵国杰迫不及待的又讲起了师傅送大杆大刀的故事:“我想要一根太极大杆,可是太极大杆在市里不好买,师傅就说我帮你买一根,可谁知道没过几天,师傅竟然把大杆插在自行车篓里给我送来了。还有就是一年的腊月二十七八,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有人敲门,我心想大过年的,谁会来串门呀,打开门一看,是师父和师娘,他俩抬着一把春秋大刀 ,师父乐呵呵的说,我们给你送刀来了,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抬着二三十斤的春秋大刀,走了几站路,给自己的徒弟送来。这就是我的老师,也只有我的老师可以做到。”
   浙江徒孙李顺华说:范老师是我师爷,我们跟范老师学了很多东西,老师在临安教有三批学生,100多人,有很多学生比赛拿了好成绩。
  范老师推广普及太极拳,身体力行,不分场合,走到一处,教到一处,开封现在有好几个点,老师每周组织培训,桃李满天下。
  桃李满天下。对于一个毕生以教练太极拳为使命的老人来说,无疑是最高的评价。范老师在兰州、深圳、杭州等地都有许多优秀的传人,这些人会把太极拳的火种撒向世界各地。有像范鸿信老师这样的太极拳播种者,太极之花会在世界各地开得更加绚烂多彩!
  是的,80高龄的范鸿信,以他对太极拳的精深理解和独特领悟,终成为太极拳界一代大家。而他以他精湛的技艺,高尚的武德,也将太极拳带向了全国各地更多的地方。
  如今的范鸿信,淡泊名利,尽情享受着生活和太极拳带给他的恬淡和舒适。生活之余他喜欢吹萧和拉二胡,不过他最大的乐趣还是练拳和传拳授艺。
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