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忆恩师李得平 ——写于太极拳大师李得平百年诞辰之际

2014/8/13 10:11:34

    追忆恩师音容宛在,缅怀逝者风骨犹存。人生百年恍如白驹过隙,在恩师李得平百年诞辰之际,尘封的记忆徐徐打开,对恩师的思念、感沛之情萦绕心际,随执笔写下此文以念恩师。

    恩师一生,颇具传奇色彩。但他的品德,武功的修为,无不显露出一代宗师的风范。恩师生前尊师重道,勤奋好学,数十年如一日,孜孜追求武学之梦想。恩师一生,情深义重,待人以礼,忠厚善良,授人技艺,不分贫贱,不计报酬,注重人品,因人施教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高风亮节令人钦佩。
恩师李得平出生于河北省芦龙县,自幼酷爱习武,崇尚习武修身、伸张正义的侠义情怀。从上世纪30年代在沧州练武开始,遍访名师,习武不辍,终成一代太极大师。恩师先拜武术名家唐恩隆为师,修习太极拳和形意拳。后又师习锦州武术名师王耀武、孙凤瑞以及长沙吴鉴全高徒沈志和等武术大家,学习外家拳、形意拳和吴式太极拳。而恩师与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、太极拳第一人陈发科之子陈照奎的因缘际遇、结为师徒更是一段佳话。那是在1973年,恩师业已退休,武功也已达上乘,但尚武之情仍不衰减。在北京旅游之时,恩师与陈照奎巧遇。恩师钦佩照奎大师武功修为,陈照奎亦受其慷慨豪情和爱武之心所染,两人随结为师徒。至此,恩师在京一住即两月有余,在陈照奎大师的精心传授下,通习陈式太极拳法。之后,他每年都要进京谒师,听聆照奎大师指导,尽得陈式太极拳的演练精髓和推手之妙,使其武功功业日进,更臻化境。

    恩师一生习武几十年,通习陈式、杨式、吴式太极拳和形意拳、外家拳,博采众长,彻悟太极精髓,并将杨式、吴式太极的柔化和陈式的弹抖融汇贯通,形成自身对太极拳独特领悟,终成一代太极大师。这些成就,除恩师天资禀赋外,更得益于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功,每念及于此,众多弟子仍自愧不如。

    恩师一生,不仅自己习武爱武,求师深造,更乐于教武育人,重于中华武术之推广。恩师一生授徒众多,遍及省内外。初遇恩师的情景,仍历历在目。1972年,恩师来朝阳探亲,每日习武于凌水之滨,我们几个好武的青年对恩师的武功羡慕不已,虽欲从其习武,但碍于没有交往,羞于启齿。恩师看出我们的心思,便主动传授。自此,每日凌晨和暮夜,凌河岸边的树林,总有一花甲老人,带领一帮青年小伙习武健身,开始了我们几十年的师徒情谊。那段时光,快乐难忘。  

    恩师传人技艺,以德为本,注重人品,教育徒弟习武首要修德,要为人谦和,养天地浩然正气,不可恃武逞强、助恶为害。此些教诲,时至今日,仍不敢忘。恩师传授技艺时严格要求,一丝不苟,从基本开始,对拳术中的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尤为看重,手把手的教,不厌其烦地讲解,务必要让学者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,一招一式不断地纠偏指点。恩师更依据我武功根基扎实的特点,特亲传陈式太极拳和形意拳,为我今后武功修为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让我终生受益。

    恩师一生致力中华武术推广,在恩师的帮助下,朝阳市成立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,为太极拳在朝阳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恩师在朝阳授徒的十几人,现都已成为朝阳市武术界的中坚力量,多次在国内外武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,并培育了众多武术传人。

    恩师虽斯人已去,但我心始终如一,恪守师训,所授技艺不敢稍有懈怠之心,必以毕生之余力,传承恩师之精神,弘扬中华武术,告慰恩师在天英灵。 
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