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传吴式太极拳“八字”要点

2014/3/7 17:13:00

练太极拳的人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太极理论基础,注意事项,要点及练功口诀等。但各阶段都有各阶段指导理论,如不弄懂,学会,掌握本阶段理论基础,就去跳学,超学或丢学本阶段的。那属于“舍近求远”“未走路学跑步”,你的功夫也会出现“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”现象。本人现把三十多年来与“八字”结合的练拳心得简介如下。重温“八字”理论的重要性。

一、初学拳架阶段:[静慢柔松、轻灵圆活]

初学太极拳首先要强调“静慢”二字,练拳时头脑必须安静,思想集中。太极拳的“静”与文字“静”字有区别,练拳“静”是要求头脑中想“虚领顶劲、沉肩坠肘、涵胸拔背”等太极拳要点,不可想工作事情与家庭锁事。“慢”是太极拳练功入门要点之一,因太极拳是从慢中练出功夫,也就是“慢练快用”的拳术,因慢你就会静,呼吸就自然,就会注意“用意不用力”,动作就会柔松。拳架中的“柔松”,必须在“静慢”基础上,通过“用意不用力”长期练习,才能达到拳架中的自我“柔松”,“柔松”是我们洪传吴式太极拳基础功夫的基础。

先有拳架中的“柔松”,才能达到今后推手中的“柔松”,推手中要做到“柔松”,还必须在训练时做到经常性被对方锤炼,屡次失败中得来。“轻灵圆活”在拳术中是组合词,一般不用四字拆开解释,因“轻”字练好后,“灵圆活”就跟在其中。“轻”字在“柔松”的基础上,长期采用“用意不用力”的训练,身上自然就会轻,“轻”字上身,“灵圆活”就解决了。

二、初学推手阶段:[沾粘连随、不丢不顶]

在定步单推手、双推手(划圈)中,“沾粘连随,不丢不顶”,是推手出功夫的基础。是洪涤怀宗师生前最强调注意的口语之一。这“八字”,一般是两字词组解释。“沾粘”简单解释为与对方身体某部位胶粘一起,彼此了解对方情况。“连随”是以对方为主,跟对方劲路走,但必须在“沾粘”基础上才能练出“连随”功夫来。“不丢不顶”名词解释很简单,确要做到很难,我们洪传吴式的“不丢不顶”要求在“沾粘连随”的基础上练成。“不丢”是与对方动作及劲路不离开。“劲断意不断”,保持相胶一起。“不顶”难度更高,在“不丢”基础上练成“不顶”,这不是一个简单刻苦练习就能练成,还需要头脑中的“不顶”意识,才能练出身体的“不顶“行为,因初练的“不顶”,往往都是输方,也就是丢脸损名之举,如头脑中“不顶”意识不强,那很难练出洪传吴式太极功夫。

三、成熟期阶段:[听化拿发、舍已从人]

太极拳成熟期一般指5—10年拳龄(基本上认真连续在练),在拳架与推手也有一定基础,已进入中高层阶段,这阶段必须经过“听化拿发,舍已从人”之练习,“听”字在太极拳种又称“听劲”,也是练太极功夫人所期盼的重要劲之一。“化”字在文字中解释比较简单,但在太极功夫中解释较难,特别是我们洪传吴式功夫中更奥妙。有的人称把对方来力或来劲化掉,打不到自己重心,也就是“化”了。我认为这种“化”不是我们所需要的“化”,我们的“化”不但解决对方来力及来劲,同时还要起动对方重心或把对方来劲被我利用,又作用于对方身体上,这才是我们要想练的“化劲”,当然这“化劲”必须在“不顶”基础上练成。“拿发”在太极功夫中都用组合解释,只要能拿住对方重心,发就容易。“发”有强发、弱发、长发、短发等。只要移动对方重心,无还手之力,都可称得上“发出去”。但用猛力、蛮力、强力等吧对方打倒、或推出去,不叫“发”。因为没有在“拿”基础上,太极功夫的“拿发”是把对方重心控制在我方劲路上,使对方在瞬间无法用力或用劲,有一种惊慌、神奇的离开一席之地。这才是洪传吴式所需的“拿发”功夫。

四、高层阶段:[阶及神明、从心所欲]

到这层功夫的人,应该说很少,也不是靠埋头苦练能练到的,没有特殊天赋,不可能进入这层高功夫行列。自从有太极拳开始直到现今,达到这层的人屈指可数。“阶及神明、从心所欲”是进入先知先觉阶层。初学者属于不知不觉,通过多年练习进入后知后觉,最进一步努力达到有知有觉,只有少数人能进入先知先觉(神明)。“从心所欲”,到了先知先觉后,那就由你任意摆布,只要你想怎么办就能怎么办。这层功夫现代人想见都有难度。我们只在听师傅生前的讲述及《太极拳论》中理解这层功夫的神明地步。

五、进入教师层[传承本门、宏扬太极]

在太极拳人群中,有的一时兴趣学习几年就不练了,有的一生当作自己锻炼身体项目,但真正进入太极拳教师队伍确不多。不是能教拳架就算太极拳老师,太极拳老师也有三、六、九之分。一个好老师必有传承谱系,对本门的拳架、推手、理论等系列传承体系有一定传教功底。能使一个门外汉的学生成为入室弟子,“宏扬太极”就更简单,把你们所练的太极拳,向社会传播开,使你周围的老人、年青人、妇女儿童等都有人跟你在练,同时还组织参加比赛、表演,从中又再择选优秀学员收为入室弟子,那就是一个完美的太极拳传承人。

2014.1.2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