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来儒—杨禹廷弟子谈拳录

2014/3/7 16:19:42

邓来儒先生,今年八十一岁,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禹廷之弟子,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,随师学艺近
三十年。艺成后,邓来儒积极传播吴式太极拳艺,从学者千人。弟子中,得太极拳堂奥者百余,可谓当代
太极拳界之泰斗。


关于学艺


提起学艺,邓老感慨万千。“我自幼体弱,成年后因生活压力,身体更加多病。1953年我到北京看病,一
位七旬的老中医给我把脉后,直摇头。‘小伙子,你这病用药不好治啊,而且用药得花很多钱。’我听完
医生的话很感动,当时工资低,人口多,生活得很艰难,如果再把钱花在看病上,就更是雪上加霜了,医
生替我着想啊。我说那怎么办啊?医生说:你练练太极拳吧,我给你写封信,你去找杨禹廷老先生。当时
师傅已年近七旬了。我说能行吗?医生说:不行,我再给你开药。那好吧。我是半信半疑地学的太极拳。
没想到,我练了不到两个月,身上有劲了;练了一年后,身体出汗排出很多黑汗,身体清爽了;练了两年
,我的病就痊愈了。要不说,太极拳既好又妙。好在太极拳既能强身健体,又能防身御辱;妙在太极拳内
涵深奥,文化气息浓郁。我自从练起太极拳,就没吃过药,太极拳好啊。”
“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,是在练拳十五年后,也就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。那时我是技术员,厂
里要上马一批新设备,派我到北京办事。一天,我在前门那走,看见师傅在前面,我就喊师傅。那时师傅
已经不教拳了,我喊师傅,师傅态度十分冷淡。后来,我和师傅谈了很久,师傅告诉了我很多太极拳窍要
。”


关于拳艺


“师傅说,练太极拳先要守规矩,后要没规矩,要练规矩上身。这个规矩,就是太极拳的规律,只有熟练
掌握了太极拳的内在规律,才能逐渐地摆脱规律的束缚,这样才能借力打力,而形成本能反应。那时,我
不理解。后来我明白了,老师说的道理,就相当于我们使筷子,刚一使筷子时,我们觉得别扭,可是后来
就熟了,到我们这个岁数了,谁使筷子时还想想,拿起来就使。太极拳也是这样,练到一定程度,拿起来
就用,就是一种本能反应。”
“那时,我和老师推手,我很凶猛地用力,可是老师看似游戏之间,就将我的力化掉了,看不出丝毫用力
。老师解释说:太极拳借力打力,你用的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。其实这是利用了现代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
。这就像踢足球时,守门员接球,直接接球不行,那样足球几百斤的作用力足可击断守门员的手臂,而守
门员顺势借力呢,就可轻松化解。再如互相抛接东西,你接到东西后停顿一下再抛出就会花费很大的力气
,而借力转身将东西顺势抛出,就几乎不用用力。太极拳其实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,掌握了这一原理,太
极拳的借力打力并不神秘。”
“一本书中写到,‘我借力打力,先发制人’,这是不对的。我先发力了,怎么还能借别人的力,不是别
人借我的力了吗?正确的是后发制人,这样才能借上力。”
“王宗岳的《太极拳论》写得真好,326个字把太极拳的原理说得清清楚楚。我认为太极拳打得对不对,
打得好不好,应该以《太极拳论》为标准,符合的就是对的,不符合的就是错的。《太极拳论》中的许多
道理,非常符合现代的几何学。比如‘虚灵顶劲,气沈丹田,不偏不倚,忽隐忽现,左重右虚,右重左虚
,仰之弥高,俯之弥深,进则愈长,退则愈促。’这就符合对称的原理,也就是武术中的中线原理。太极
拳练习时要求身体左右先分出阴阳,左重右虚,右重左虚。这句话如果仅从两人对手时,左侧的肢体感觉
有重意,就将左侧的肢体变虚;右侧的肢体感觉有重意,就将右侧的肢体变虚来理解,似有些简单了。其
实不然,我们练拳时,一定要守住中线,这就像不倒翁,中心一直在中线,怎样受力都不会倒。”

[page]

 


评论拳书


“现在有些名家写的书,有误导初学者之嫌。比如老师关于八方线的理论是这样的:以练拳者的肢体为尺
寸,以五行八卦为方向角度,进退屈伸为布局范围,结合肌体的本能,设计出标准合理的动作路线,以此
确定步法、身法、眼法、手法,使拳式动作有规矩方圆可循。可是,现在有人把八方线写得走型了,成了
八卦图。”
“还有名家提出‘用脚打拳’的理论。这个理论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,吴式太极拳走八方线,在八方在线
体会阴阳,体会太极拳的柔和刚,应该说‘用脚打拳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。可是这种说法会在某种程
度上误导初学太极拳者,让初学者不知如何学起,而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脚上,这是不对的。”
“还有在气和劲方面的论述,会让练拳者气沈不了丹田,因为作者论述的行气方法、部位是错误的,他把
呼吸的顺序和程度也写得不清晰。而且这个人在太极拳界是有一定威望的,所以文章就显得很有一些分量
,但如果照此去做,再改拳就难了。再者,这个作者的文章会让初学者对太极拳的劲产生模糊认识,或是
错误地认为太极拳中没有一些劲,这种‘简化’太极拳劲力的做法让人有些不解。”


关于师德


“现在有些拳师故意拖着教,一天可以教完的两天教完,为什么?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摸不到底,这样可以
多挣钱。有人把这种情况比喻为‘烟盒现象’——烟盒里还有一支烟,把盒盖盖住,说还有一盒烟,这样
烟总也抽不完。而我提倡教拳时,老师就是一个‘仓买店’,什么都在货架上,取用方便,也没什么遮拦
,我老师教拳就是这么做的,我也是。”
“其实,教拳不仅教着式,还要教做人。我的老师就教会了我做人。1906年时,有显贵白亮臣居盐务督办
,带他去南京教家馆,并在盐务总署为他安排个显赫有油水的职务。但他过不了"为富不仁"的生活,不到
三个月就弃职回来,甘当穷拳师。他夫妻哺育幼儿时连最低营养的豆浆都舍不得买,只能是自己捣黄豆挤
浆来喂孩子。日伪时期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派人请他去教拳,被他断然拒绝。日本投降后,物价飞涨,
粮价倍增,民不聊生,难以果腹。他为了一家人糊口,狠心卖了唯一值钱之物(代步的中字牌自行车),
但仍每天走十几里路到太庙去教拳,在困难艰辛的环境下坚持育人。他绝不巴结那些官府豪富或勾结军警
宪特去欺压平民百姓,攫取不义之财。”
“‘业精于勤’是我老师的座右铭,勤学苦练是他的行动。无论在哪位老师门下我老师都是认真学习,求
理穷思,听从教导,事师最孝。他代老师教馆,所收学费如数交给老师,听凭老师赏赐。在师兄弟之间虚
心礼让,热心助人,早来晚走,陪练到底。在武林中口不伤人,手不伤人,不逞强凌弱,不欺压善良。他
经常告诫弟子们说:‘练武的人首先要讲武德,武德是我们的天职和本份。德为技本,德高技荣。这样才
能正确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武术!’”
“有这样的好老师,我不好好练拳,对得起老师吗?我不好好传拳,更无颜面去见老师啊!可是,现在这
样的老师不多了。”
“我根据一生练拳体会,总结了四句话,仅供同好参考。这四句话是:学架初识门庭,套熟非同学成。入
门获始今日,功夫却在平生。”



返回